开云【中国大陆】Kaiyun - 官方网站

Kaiyun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0595-322238111
Kaiyun官网公告: 欢迎光临,开云【中国大陆】Kaiyun官方网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您服务!

24小时全国服务热线

0595-322238111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是问题, 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查看联系方式>>
Kaiyun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Kaiyun新闻 > Kaiyun资讯

上饶日报社数字报刊平台KAIYUN

点击量:900    时间:2023-11-13

  近年来,我市积极引导和帮扶残疾人自力更生、KAIYUN自谋职业,既减轻了政府和社会负担,也提高了残疾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通过实施残疾人“创业扶助工程”,为残疾人创业提供政策、资金、技术上的扶持,一批残疾人成功走上了创业之路。一个又一个坚实的步伐,一道又一道深深的脚印,这些残疾人的创业之路,回荡着残疾人创业者共同的心声:健全人能做到的,残疾人只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汗水,也一定能做到,甚至做得更好。

  “不逃避现实,勇于承担责任,勇敢面对,我们照样也可以成为主宰命运的强者。”信州区47岁的郑景顺,身残志坚,通过艰难创业为自己的人生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

  1981年,仅郑景顺一人,一锅、一勺,以租赁的一间小屋为基础,开始了创业生涯。他里里外外,既当老板又当厨师,一个人忙的不亦乐乎。这个小馆子店依靠以诚待人和价廉物美的菜式渐渐有了起色。

  2009年,郑景顺的老拐酒店已发展为拥有一家分店、70余名员工、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私营餐饮企业。每年,郑景顺的老拐酒店上缴国家税款达20余万元。

  在餐饮企业经营管理上,郑景顺认为,要想在强手如林的餐饮业中立得住脚,永葆企业活力,就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不断创新、严格管理,走活“管理”这盘棋。为此,他对员工进行人性化管理,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在经营上,酒店坚持物美价廉、薄利多销。郑景顺始终坚持把优质服务、文明服务作为餐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座右铭,教育员工以“顾客是上帝,顾客永远是对的”为宗旨,只要顾客对饭菜提出不合口,就立刻无条件退换。

  近年来,郑景顺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把向社会送温暖、献爱心、帮扶支持残疾人事业和尊师重教看成自己的责任,当成企业经营活动的一部分,踊跃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捐物10800余元;连续9年邀请福利院的孤寡老人和孩子来酒店过年;耗资10万元连续3年为上饶县清水乡丁底村修建碎石公路,极大方便了当地村民的出行。

  徐裕,1971年出生于上饶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幼年因小儿麻痹症给他留下了终身残疾。因为家里贫困,16岁的他中途辍学,外出打工。1993年,徐裕被玉环县金属压铸厂聘用。白天,他在工厂里虚心求教、认真实践;晚上,他经常为钻研业务加班加点,刻苦学习。终于,他以精湛的技术得到了老板的赏识,被派往上海工业技术学院脱产学习、培训一年。1994年,他回到原先的玉环金属压铸厂后,成了一名打工者梦寐以求的高级蓝领,年薪超过5万元。1996年,他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企业——城关双庙机械压铸厂,主要生产摩托车配件。当完成了工厂的原始资本积累后,他于2002年9月在上饶县投资兴办裕林金属有限公司,该公司实际投资1000余万元,实现利税50余万元。2007年9月,徐裕将锦裕公司推向市场,吸收资本、扩大规模,组建江西锦裕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产品包括绣花机配件、绣花机整机、汽车配件、电力配件、绝缘配件、水暖配件及铜锭、铝锭等10个行业的200多种产品,2007年,实现产值超5亿元,上缴税金2500万元,利润1500万元。他招聘了500多名残疾人,并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使他们分别掌握一门出色的技术,然后合理分工,全部安排他们就业,使550多名残疾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使残疾人这个成为受人尊敬的企业技术员。灵活的管理机制、人性化的薪酬制度、创新的经营理念,使一家小小的金属加工企业成长为年产值超过5亿元的企业。

  汪朝阳是一位因小儿麻痹致残的残疾人。因家境贫寒,15岁的他就跟随父亲学徒做裁缝。1995年,他到温州一家服装企业打工,虽然他身有残疾,腿脚不便,却能吃苦耐劳,头脑灵活,勤奋好学,几个月功夫,便当上了企业车间主管。由于管理有方,不到两年就升任分厂厂长。这位残疾青年也引起了一位意大利外商的注意,外商聘请他管理在温州的一家独资服装加工企业。汪朝阳不负重托,全身心投入企业经营管理,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汪朝阳的年薪加年终奖励也达到30万元。然而这位执著追求、永不停步的残疾青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感召下,毅然辞去了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创业,创办了万年县伊尔枫服装有限公司。

  创业难,残疾人创业更难。缺资金、缺技术、缺管理人员,汪朝阳就是靠一股执著的精神、创业的拼劲,不分昼夜地工作,跑资金、揽人才、建厂房。由于他在温州打工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企业生产蒸蒸日上,效益越来越好。然而2008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效益受到了严重影响,汪朝阳及早防范、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使企业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企业在危机中求生存,在困难中促发展。2008年企业产值利润大幅度增长,他也被评为万年县创业标兵。2009年2月16日,在万年县春季企业用工招聘会上,伊尔枫设点现场招聘,为返乡农民工提供300个就业岗位,这位创业残疾青年为家乡的发展、和谐、稳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汪仕品12岁时从安徽老家跟随外公一起来到弋阳旭光场,帮当时的旭光共大养鸭,从此与“鸭”结下了不解之缘。1983年,他投资1万多元,在弋阳办起了全县第一家孵鸭场,为德兴、乐平、景德镇、婺源等县市养殖户免费提供鸭苗,然后将成鸭全部回收销往南昌。1993年,汪仕品投资30万元成立了“汪氏孵鸭场”,孵化鸭苗从每年100万只扩大到200万只、300万只,同时,兼做起了饲料生意,汪仕品的事业从此越做越大,名声也越来越响。

  天有不测风云。1996年的一场车祸,使汪仕品火红的鸭事业如同从巅峰一直掉到了谷底。脊椎神经严重摔伤,导致下身瘫痪,整整三年只能躺在床上。无奈,他只有把自己在常年在南昌固定销售点的电话一一告诉给周边县市及本县的养鸭户,让他们自己直接把养出来的成鸭拉到南昌销售,这样一来,汪仕品艰辛打拼出来的事业就此搁浅。1999年,在专业按摩医师的精心治疗下,他终于能够下床,但落下了左腿残疾。在政府的帮助下,汪仕品再一次重新开始了自己的孵鸭业和继续做起饲料生意。2007年11月,汪仕品拿出二十多年打拼赚来的500多万元,建起了弋阳县昌阳颗粒饲料有限公司。虽然连走路都不方便,但他既当总经理,又当推销员,生产的猪料、鱼料、鸭料等颗粒饲料第一年就俏销上饶、德兴、乐平、贵溪等周边县市。汪仕品还用自己生产的饲料租地养起了250头猪,在湾里乡承包300亩水塘养了15万尾鱼。同时,他还带动当地老百姓100多户,其中残疾人养鸭户30多户发展养鸭致富。

  1990年,19岁的周高庭在建筑工地打工时,从脚手架上摔落在地。经抢救,虽然保住了生命,但双腿却残废了。躺在病床上的两年里,周高庭品味着张海迪的人生感言,慢慢地学会了在苦难中寻找幸福。

  1993年,周高庭去新余渝州电子学院学习家电维修。他刻苦学习业务技能,半年后,他完成了别人要一年才能完成的学业。为回报曾经关心和帮助过自己的家乡父老,他为乡亲们修理家电,只要是不换新配件,他从不收一分钱,一年中经他义务修好的电视机不下百部,录音机百余部。他从群众的赞誉声中,看到了新的希望,体味着劫后的自身价值。1994年下半年,何桥村要招聘一个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师,周高庭在众多的应聘者中被选中了,从此,他登上了三尺讲台,与教育和儿童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6年,周高庭创办了“高庭幼儿园”,在他的带领下,幼儿园全体教职工兢兢业业,一致把慈爱的心献给幼儿。哪里有困难,哪里就出现了周高庭。2008年6月,一个才12岁的小孩涂志贤,不慎触电,危在旦夕,周高庭慷慨解囊,帮助其家长急送医院。村民涂伏庚、涂高翔家里不慎失火,周高庭主动送钱送物。哪家有困难,哪家就有他的身影。幼儿园的段浩宇同学家境贫困,他主动减免学费150元,贫困生段佳丽每学期免学费200元,幼儿赵志勇父母双残,他完全免其学费,学生刘成无父无母,学费全免。……三年来,高庭幼儿园共减免学费近30000元。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改制,职工下岗,打破了铁饭碗、吃大锅饭的局面。婺源县茶叶公司下岗职工洪远彬没有被下岗所难倒,而是瞄准市场,多方筹措资金,于2002年12月创办了婺源县鄣雾茶叶有限公司。公司现有茶园620亩、苗圃地40亩、固定资产500万元、员工100余人、年产值达200余万元。

  2006年12月,因一起交通事故,使洪远彬成了双目失明的残疾人。人虽然残疾了,但没有摧垮他继续创业的决心,他仍然坚持把公司办下去。他派专人到省外考察取经,引进优质茶叶品种,每年发展良种茶苗圃40余亩,为周边乡镇村的茶叶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

  洪远彬自己富了,并没有忘记村民的困难。企业每年为村民解决就业100余人,特别是残疾人,在同等条件下,总是优先录用残疾人,企业解决残疾人就业达10余人,不但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收入,还提高了残疾人的社会地位。在公司经济吃紧的情况下,他还挤出资金,解决公司残疾人子女上学难问题,每年补助残疾人子女每人1000元,使他们的子女能安心上学,同时也排除了残疾员工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安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企业所在地秋季引水相当困难,水源严重不足,洪远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想方设法筹集资金30余万元,筑起一座小型山塘,安装了自来水,解决了村民饮水问题,得到了大家的称赞。

  一个制衣有限公司,一个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150多台机子100多号工人。30出头的横峰县龙门畈乡童家村残疾人杨乘青又开始扬帆那份来之不易的事业了。

  九十年代初期,18岁的杨乘青在家乡办起了一家小煤窑厂,而一次意外的事故,不仅夺去了杨乘青的一只右脚,并且让他背上了5万元的债务。

  在亲朋好友的照顾和开导下,坚强的杨乘青重拾起生活的信心。1995年,杨乘青瞅准时机开了一家钢材店。经历了第一次挫折后的杨乘青,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心血来经营这家钢材店,同时也获得了丰硕的回报,他还清了债务,盖起了楼房,娶上了媳妇,银行里还有了不少的存款。生活安逸后,在内心深处,杨乘青开始追求新的事业挑战,渴望寻求新的制高点。

  2003年,他筹集资金100万元,和朋友一起开起了饼干加工厂。这次的冒然投资很快就让杨乘青尝到了苦果,饼干厂自投产第一天起便一直亏损,苦心经营了两年后便宣告破产,此时的杨乘青背上了50万元的债务。

  第二次创业惨败的杨乘青,8个月后在朋友的帮助下,又在玉山开了一家服装厂,一年后开始涉足外贸服饰,生意开始顺风顺水,不久,债还清了。在玉山苦心经营三年后,杨乘青返回家乡,在横峰工业园区里开始了又一次创业。

  新办的这个制衣公司,30%左右都是残疾人,杨乘青说:“尽力为他们提供一个工作机会,是一个层面的帮助,让他们学上缝纫技术,掌握一技之长更重要,所以,我的公司随时为残疾人学习打开大门……”

  创业须在大城市吗?创业须身体完全健全的人吗?玉山县紫湖镇土城村的陈至旺和他的富旺祥沙发厂可以告诉你。在那深山沟里,陈至旺凭着那双残疾的脚,顽强地走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陈至旺出生在玉山县紫湖镇土城村小山沟里的一个贫穷家庭,家有兄弟姐妹9个,他排第九。陈至旺不是一出生就残疾,而是在小时候得了一场病,没钱治病就在村里应急,结果一计错针把陈至旺的一条腿给治“短”了。幸好陈至旺的命硬,病就那么拖好了。14岁那年,陈至旺来到玉山县城,在一家理发店做学徒。学成后,陈至旺回到了紫湖镇开了一家理发店。后来,紫湖镇领导把他推荐到镇里的福利厂去上班。进入20世纪末,深居山沟的紫湖镇福利厂没有跟上时代的节拍,受冲击倒闭了。在厂里干了6年多时间,陈至旺再次背起行囊远走家乡。

  在福建一沙发厂工作了5年多时间,他学会了做沙发的全部技能,从设计到成品,全部能来。陈至旺觉得时机成熟了,毅然地辞了职,回到了家乡办起了玉山县第一家沙发厂。他厂子的规模虽不是很大,但生产的品种很多,实木沙发、布艺沙发、真皮沙发等等,很齐全,客户选择的余地很大。从生产第一套沙发到今天,已有三个多年头了,每年几百套沙发全部售完,一套不留。山沟沟里真的飞出了金凤凰!“富旺祥”就像它的寓意那样,销售越来越好,产品远近闻名,开化、常山、江山、德兴、广丰、上饶等周边县市,全都有“富旺祥”的沙发,且成为好沙发的代言词,也成为娱乐休闲等公共场所沙发的定点合作供应商。

  铅山县湖坊镇西山村返乡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姬灵力,在创业中满腔热情为残疾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既解决了残疾农民工就业问题,也促进了自己事业的腾飞,更为政府解了难。

  2008年7月,姬灵力大学毕业回乡探亲时,看到许多返乡的农民工困在家无工可做,萌发了回乡搞高效生态农业开发,吸纳返乡残疾农民工建设现代观光农庄的念头。他毅然辞去了在城市的工作,回到家乡承租了西山村8200亩山林、水田、荒山、荒滩、山塘、水库,并与当地政府和村民签订了承租合同,注册成立了江西灵力农林开发有限公司,下设香稻基地、经果林基地、立体养殖基地和旅游观光休闲基地。

  在选用工人时,姬灵力除了录用那些身强力壮的返乡农民工外,还根据部分工种的性质和劳动强度,针对返乡的残疾农民工对工作负责,敬业精神强,工人不易流失等特点,尽量录用返乡的残疾农民工。姬灵力常与残疾农民工交流,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尽量消除残疾农民工的自卑心理。为了更好地带领残疾人创业,他主动向县残联申请成立残疾人协会并自任残协主席,配备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实行自我管理。

  目前,姬灵力又正在谋划,利用公司的场地、资金和技术优势,筹办残疾人创业培训基地,对敢创业、想干事业,一时又没有这方面基础的残疾人,重点给予扶持,实地进行培训,他计划今年分两批,对50名有志创业的残疾人进行种、养方面的技术培训,尽快帮助更多的残疾农民工就业、创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当代大学生的情怀。

  徐少育,1977年出生在广丰县泉波镇,患有先天性视神经萎缩症,这种病症使他的双眼视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丧失。小时候尚存的一点视力,让他艰难地读完了小学。15岁开始,他在父亲办的加工厂里做过帮工,还出去给人算过命。2002年初,他到县残联寻找帮助,县残联介绍他到省残联职业培训中心学习盲人按摩,通过一年时间的学习,他取得了盲人按摩中级职称,成为一名盲人按摩师。

  2003年6月,他回到家乡在县城开了广丰第一家盲人按摩店,创业对于双目失明的徐少育来说是艰辛的,磕着碰着是常事,他经常摸索着去料理店的大事小事,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开店就要创收,创收就要有稳定的客源,他只有通过提高服务水平来招徕更多的回头客,从而练就了一套创收的生意经,使他的店开得红红火火。目前,他经营的盲人按摩店,营业面积达200多平方米,雇佣盲人员工10名,年利润达10万元。

  由于他具备身残志坚、勇于拼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2007年9月,徐少育在广丰县残联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广丰县盲人协会主席,今年2月份他被上饶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市残疾人自强模范”的称号。

  王银贵,德兴市李宅乡李宅村人,1960年出生。幼年时,因得了一场病,导致右脚完全瘫痪,须拄单拐行走。1978年初中毕业后,为了不依赖家里,王银贵征得父母同意,跟当地的一个缝纫师学做裁缝,学成后,便在自己家里为别人做衣服,有时也到别人家做,这样,便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1981年,王银贵专程去南昌服装学校进修,学成后办了“服装裁剪与缝纫”培训班,结果一炮打响,每期学员爆满,学员遍布邻县的各乡镇,他捞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不仅如此,他还收获了爱情,一名玉山的姑娘不顾家人的坚决反对,毅然与他结为夫妇。

  为了自己有更好的发展,1994年王银贵到德兴城里开了家服装店,后来还开过游戏机店,尽管夫妻俩很努力,几年下来,除了买了一套二手房外,所剩不多。2006年,王银贵在市残联的帮助下,筹措资金,在沿河路开了一家“残疾人粮店”。王银贵凭借着自己诚信待客、热情服务,客户越来越多。现在,王银贵有了自己稳定的顾客群,米店的生意运行正常,一年下来有好几万元的纯利。2008年12月,王银贵的米店被评为“放心粮店”。

  鄱阳县鄱阳镇籍黄子发,原来是一位四处漂泊的打工仔,近几年随着该县发展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扶助残疾人创业就业的优惠政策相继出台,他选择了返乡创业。在县残联的扶持下,他创办了鄱阳县兴发超市,并由投资5000元发展到拥有流动资金300万元,其个人也多次荣获省、市、县残疾人“自强模范”和“助残扶残”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小时候因患小儿麻痹左腿留下终身残疾的黄子发,少年时家境贫寒,父母难以承担他兄弟姐妹6人的学费,初中毕业的黄子发便辍学了。然而,他自强不息,于1992年仅靠5000多元,租下一间10余平方米的门面,办起了一家小百货店,从此迈开了创业步伐。KAIYUN10多年来,他吃苦耐劳,立信为本,诚实经营,兴发超市目前发展到解决就业30多人,年完成税收20多万元的规模超市。

  在他创业的过程中,县残联领导多次上门服务,帮助他协调、贷款等事项。为进一步帮助他做大做强,去年年底以超市为依托创办了一家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中心,使兴发超市不仅有了“人气”、“名气”还有更大的“财气”。去年黄子发还荣获“省残疾人企业家”殊荣。

【返回列表页】
地址:广东省泉州市南安市仑苍镇中国大陆水暖城展厅三楼    电话:0595-322238111    传真:0595-322238111
Copyright © 2007-2024 开云【中国大陆】Kaiyun - 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17778号